025-52816006
邮 箱:328750080@qq.com
手 机:13917802777
电 话:025-52816006
地 址:南京市建邺区嘉陵江东街50号4幢611室
在AI技术重塑内容生态的当下,影视行业要如何平衡技术赋能与人文价值?近日,爱奇艺高级副总裁陈宏嘉接受了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的采访,分享AI时代下,影视行业和内容创作者对内容创作的坚守与突围。
在陈宏嘉看来,内容即人心——一个时代的好内容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,能洞察当时的人心所向和社会情绪。“每个时代都需要好内容、好故事,无论技术如何发展,最终吸引人的永远是故事本身,以及它所传达的社会核心议题是否合乎大众关切,这些是AI永远无法取代的。”陈宏嘉说。
当今时代,通过技术生产内容早已不是难事,但想要生产真正的“好内容”,仍需要充分发挥“人”的作用。“即使更换场景和演员,再拍一遍《狂飙》,也复制不出它的火爆。没有任何创新的内容,观众不会买账,而AI目前很难具备人类持续创新的能力。”陈宏嘉强调,无论技术如何进化,故事的内核始终需要人类创意来点燃,“有人说得很好,AI可以复制过去的完美,但创造不了未来的感动”。
2024年,由中央电视台、爱奇艺出品的电视剧《我的阿勒泰》热播,这部改编自李娟同名散文集的8集迷你剧,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爆款,不仅一举斩获第30届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奖,更是带火了风景秀美的阿勒泰。
《我的阿勒泰》播出后,其出圈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测。陈宏嘉分析,除了内容质量本身,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正好击中了大众的情绪点,“大家的情绪和压力需要得到舒缓,想要到处走走看看,《我的阿勒泰》正好提供了这样一种视野,反映出当下的人心和渴望”。
近年来,微短剧爆发式增长,陈宏嘉认为精品化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:越来越多回归内容创作本质、落地现实的优质微短剧正破茧而出,这些微短剧跳出悬浮的人设,从历史传承、青春成长、社会观察等多题材、多角度,挖掘引起观众共鸣且共情的内容。“我们希望观众看了某部剧后能够被激发起梦想,成为一个有所成就后回馈家乡的人。”这也正是爱奇艺坚持创作精品微剧的原因。陈宏嘉表示,而这些梦想的实现,正离不开青年创作者的成长。
陈宏嘉介绍说,目前,爱奇艺已自研了一系列AI工具:AI影视剧智能配音系统“奇声”,能够一键获取演员资料、识别背景音乐等内容的“奇观”,智能广告投放平台“奇炬”……AI技术的发展,正在悄然改变着观众看剧、平台做剧的方式。
“以前调整影视内容配音,需要演员重新对着画面逐句录制后期配音。”陈宏嘉以配音技术的发展为例,如今,AI不仅能直接修订配音,甚至已经能够做到文本并指定音色,即可生成带情绪、无误读的语音。
2024年,爱奇艺发布以AI赋能创作的“剧本工坊”。以往一个团队一年要评估数百本的小说和剧本,每本字数从几十万到上百万,看一部剧本就需要花上三四天到一星期的时间;而现在,“剧本工坊”不到30分钟就能完成对一部50万字剧本的全面评估,并从主题、卖点、题材与受众、人物塑造、叙事结构、情节设计、故事节奏7个核心维度对剧本进行深度分析,助力团队快速判断剧本价值。“在爱奇艺的智能制作体系中,应用AI能力的剧本拆解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了20倍,剧本拆解的准确率达到99%。”陈宏嘉说。
另一方面,AI在影视制作中的强大辅助能力还体现在场景化应用上。陈宏嘉介绍,通过“影像工坊”,不仅能将剧本中的人物形象、场景背景具象化,还能根据剧本智能生成分镜、推荐适配演员。
凯文·凯利在《2049:未来10000天的可能》中预测,在不久的将来,AI及其相关技术会成为塑造全球社会的主要力量。而在影视行业,这样的改变正在发生——“随着AI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,制作一部电影所需的成本和人力都将大幅减少。”陈宏嘉说。
在陈宏嘉看来,创意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未来影视行业发展中最必不可少的两类人才,爱奇艺要求员工兼具代表创意的“好莱坞基因”和代表科技的“硅谷基因”,且未来二者需要不断融合。“如果技术人员不了解创意的想法,没有审美和对人性的感知,就难以产出优质内容;同时,如果创意人员不了解AI的辅助和创作能力,创作思路也可能受限。”
对青年而言,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时代保持竞争力?陈宏嘉分享了他的“6个包子”理论:一个人吃完6个包子感觉饱了,便简单地认为吃第一个包子就能饱腹,却忽略了前5个包子的次第积累。无论是品牌建设还是内容创作,如果只追求最后一个“包子”的短期转化,忽视前面的长期发展,便难以走得长远。
陈宏嘉解释,心理学中有种类型叫“T型人才”,指的是专精某一领域晋升到管理层后,全面“开花”,进行综合管理的人。而他个人更倾向“H型人才”——通过跨领域转换积累多重能力,从而形成更稳固的职业及人生结构,“就和‘6个包子’理论一样,一个人要不断地学习、强化自己,形成饱满的结构,未来的职业道路才更加稳固”。
这正源于陈宏嘉自身的职业经历:他40岁时从广告行业“换跑道”到媒体公司,又在45岁时进入数字平台。“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,在新的领域里忘掉自己的经验所学,再重新学习一个新的品类,让自己结合未来的需求跟以前的经验,才能走得更高、更远。”他强调,这种跨领域积累、形成“H型”稳固结构的能力,正是应对AI时代挑战、构筑个人难以被替代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。
对于处于人生发展起步期的年轻人,他给出3点建议。第一是要谦虚地学习,“尤其是进入职场后,无论你之前是否从事过其他工作,有过多少经验,希望大家都能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,从零开始学习”。
第二,要形成无法被AI取代的创造力和科技能力,让AI成为实现自身创造力的助力,而非陷入技术依赖的“茧房”。关于如何积累创意,陈宏嘉强调,不仅要注重对周遭人、事、物和社会情绪的观察,也要有意识地增强审美能力,“去阅读,去观察,去感受,观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,感受艺术背后所传达的理念,这些都是对审美积累的过程”。
此外,他还特别呼吁年轻人“多多从事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”,“比起刷短视频带来的短期多巴胺刺激,运动带来的是持久的愉悦感,不仅强健体魄,更能塑造专注力与恒心”。
“AI时代来临,你真的准备好了吗?”采访的最后,陈宏嘉向年轻人提问,“当AI技术让创作内容的成本大幅下降,你是否能靠创意在竞争中脱颖而出,掌握自己的未来?”
文艺报社版权所有京ICP备16044554号京公网安备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()
地址: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15层 联系电话 邮箱: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Copyright © 2025 九游(南京)娱乐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2022015555号-1